内核初始化. Part 4.

Kernel entry point

还记得上一章的内容吗 - 跳转到内核入口之前的最后准备?你应该还记得我们已经完成一系列初始化操作,并停在了调用位于init/main.c中的start_kernel函数之前.start_kernel函数是与体系架构无关的通用处理入口函数,尽管我们在此初始化过程中要无数次的返回arch/ 文件夹。如果你仔细看看start_kernel函数的内容,你将发现此函数涉及内容非常广泛。在此过程中约包含了86个调用函数,是的,你发现它真的是非常庞大但是此部分并不是全部的初始化过程,在当前阶段我们只看这些就可以了。此章节以及后续所有在内核初始化过程章节的内容将涉及并详述它。

start_kernel函数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内核初始化并启动祖先进程(1号进程)。在祖先进程启动之前start_kernel函数做了很多事情,如锁验证器,根据处理器标识ID初始化处理器,开启cgroups子系统,设置每CPU区域环境,初始化VFS Cache机制,初始化内存管理,rcu,vmalloc,scheduler(调度器),IRQs(中断向量表),ACPI(中断可编程控制器)以及其它很多子系统。只有经过这些步骤我们才看到本章最后一部分祖先进程启动的过程;同志们,如此复杂的内核子系统,有没有勾起你的学习欲望,有这么多的内核代码等着我们去征服,让我们开始吧。

注意:在此大章节的所有内容 Linux Kernel initialization process,并不涉及内核调试相关,关于内核调试部分会有一个单独的章节来进行描述

关于 __attribute__

正如我上述所写,start_kernel函数是定义在init/main.c.从已知代码中我们能看到此函数使用了__init特性,你也许从其它地方了解过关于GCC __attribute__相关的内容。在内核初始化阶段这个机制在所有的函数中都是有必要的。

    #define __init      __section(.init.text) __cold notrace

在初始化过程完成后,内核将通过调用free_initmem释放这些sections(段)。注意__init属性是通过__coldnotrace两个属性来定义的。第一个属性cold的目的是标记此函数很少使用所以编译器必须优化此函数的大小,第二个属性notrace定义如下:

    #define notrace __attribute__((no_instrument_function))

含有no_instrument_function意思就是告诉编译器函数调用不产生环境变量(堆栈空间)。

start_kernel函数的定义中,你也可以看到__visible 属性的扩展:

    #define __visible __attribute__((externally_visible))

含有externally_visible意思就是告诉编译器有一些过程在使用该函数或者变量,为了放至标记这个函数/变量是unusable。你可以在此include/linux/init.h处查到这些属性表达式的含义。

start_kernel 初始化

在start_kernel的初始之初你可以看到这两个变量:

char *command_line;
char *after_dashes;

第一个变量表示内核命令行的全局指针,第二个变量将包含parse_args函数通过输入字符串中的参数'name=value',寻找特定的关键字和调用正确的处理程序。我们不想在这个时候参与这两个变量的相关细节,但是会在接下来的章节看到。我们接着往下走,下一步我们看到了此函数:

lockdep_init();

lockdep_init 初始化 lock validator. 其实现是相当简单的,它只是初始化了两个哈希表 list_head并设置lockdep_initialized 全局变量为1。 关于自旋锁 spinlock以及互斥锁mutex 如何获取请参考链接.

下一个函数是set_task_stack_end_magic,参数为init_task和设置STACK_END_MAGIC (0x57AC6E9D)。init_task代表初始化进程(任务)数据结构:

struct task_struct init_task = INIT_TASK(init_task);

task_struct 存储了进程的所有相关信息。因为它很庞大,我在这本书并不会去介绍,详细信息你可以查看调度相关数据结构定义头文件 include/linux/sched.h。在此刻task_sreuct包含了超过100个字段!虽然你不会看到task_struct是在这本书中的解释,但是我们会经常使用它,因为它是介绍在Linux内核进程的基本知识。我将描述这个结构中字段的一些含义,因为我们在后面的实践中见到它们。

你也可以查看init_task的相关定义以及宏指令INIT_TASK的初始化流程。这个宏指令来自于include/linux/init_task.h在此刻只是设置和初始化了第一个进程来(0号进程)的值。例如这么设置:

  • 初始化进程状态为 zero 或者 runnable. 一个可运行进程即为等待CPU去运行;
  • 初始化仅存的标志位 - PF_KTHREAD 意思为 - 内核线程;
  • 一个可运行的任务列表;
  • 进程地址空间;
  • 初始化进程堆栈 &init_thread_info - init_thread_union.thread_infoinitthread_union 使用共用体 - thread_union 包含了 thread_info进程信息以及进程栈:。
union thread_union {
    struct thread_info thread_info;
    unsigned long stack[THREAD_SIZE/sizeof(long)];
};

每个进程都有其自己的堆栈,x86_64架构的CPU一般支持的页表是16KB or 4个页框大小。我们注意stack变量被定义为数据并且类型是unsigned longthread_union结构的下一个字段为thread_union 定义如下:

struct thread_info {
        struct task_struct      *task;
        struct exec_domain      *exec_domain;
        __u32                   flags; 
        __u32                   status;
        __u32                   cpu;
        int                     saved_preempt_count;
        mm_segment_t            addr_limit;
        struct restart_block    restart_block;
        void __user             *sysenter_return;
        unsigned int            sig_on_uaccess_error:1;
        unsigned int            uaccess_err:1;
};

此结构占用52个字节。thread_info结构包含了特定体系架构相关的线程信息,我们都知道在X86_64架构上内核栈是逆生成而thread_union.thread_info结构则是正生长。所以进程进程栈是16KB并且thread_info是在栈底。还需我们处理16 kilobytes - 62 bytes = 16332 bytes.注意 thread_union代表一个联合体union而不是结构体,用一张图来描述栈内存空间。 如下图所示:
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                      |
|                       |
|        stack          |
|                       |
|_______________________|
|          |            |
|          |            |
|          |            |
|__________↓____________|             +--------------------+
|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            |                    |
|      thread_info      |<----------->|     task_struct    |
|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            |                    |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+             +--------------------+

http://www.quora.com/In-Linux-kernel-Why-thread_info-structure-and-the-kernel-stack-of-a-process-binds-in-union-construct

所以INIT_TASK宏指令就是task_struct's'结构。正如我上述所写,我并不会去描述这些字段的含义和值,在INIT_TASK赋值处理的时候我们很快能看到这些。

现在让我们回到set_task_stack_end_magic函数,这个函数被定义在kernel/fork.c功能为设置canary init 进程堆栈以检测堆栈溢出。

void set_task_stack_end_magic(struct task_struct *tsk)
{
    unsigned long *stackend;
    stackend = end_of_stack(tsk);
    *stackend = STACK_END_MAGIC; /* for overflow detection */
}

上述函数比较简单,set_task_stack_end_magic函数的作用是先通过end_of_stack函数获取堆栈并赋给 task_struct。 关于检测配置需要打开内核配置宏CONFIG_STACK_GROWSUP。因为我们学习的是x86架构的初始化,堆栈是逆生成,所以堆栈底部为:

(unsigned long *)(task_thread_info(p) + 1);

task_thread_info的定义如下,返回一个当前的堆栈;

#define task_thread_info(task)  ((struct thread_info *)(task)->stack)

进程的栈底,我们写STACK_END_MAGIC这个值。如果设置canary,我们可以像这样子去检测堆栈:

if (*end_of_stack(task) != STACK_END_MAGIC) {
        //
        // handle stack overflow here
        //
}

set_task_stack_end_magic 初始化完毕后的下一个函数是 smp_setup_processor_id.此函数在x86_64架构上是空函数:

void __init __weak smp_setup_processor_id(void)
{
}

在此架构上没有实现此函数,但在别的体系架构的实现可以参考s390 and arm64.

我们接着往下走,下一个函数是debug_objects_early_init。此函数的执行几乎和lockdep_init是一样的,但是填充的哈希对象是调试相关。上述我已经表明,关于内核调试部分会在后续专门有一个章节来完成。

debug_object_early_init函数之后我们看到调用了boot_init_stack_canary函数。task_struct->canary 的值利用了GCC特性,但是此特性需要先使能内核CONFIG_CC_STACKPROTECTOR宏后才可以使用。 boot_init_stack_canary 什么也没有做, 否则基于随机数和随机池产生 TSC:

get_random_bytes(&canary, sizeof(canary));
tsc = __native_read_tsc();
canary += tsc + (tsc << 32UL);

我们要获取随机数, 我们可以给stack_canary 字段 task_struct赋值:

current->stack_canary = canary;

然后将此值写入IRQ堆栈的顶部:

this_cpu_write(irq_stack_union.stack_canary, canary); // read below about this_cpu_write

关于IRQ的章节我们这里也不会详细刨析, 关于这部分介绍看这里IRQs.如果canary被设置, 关闭本地中断注册bootstrap CPU以及CPU maps. 我们关闭本地中断 (interrupts for current CPU) 使用 local_irq_disable 函数,展开后原型为 arch_local_irq_disable 函数include/linux/percpu-defs.h:

static inline notrace void arch_local_irq_enable(void)
{
        native_irq_enable();
}

如果native_irq_enable通过cli指令判断架构,这里是X86_64, Where native_irq_enable is cli instruction for x86_64.中断的关闭(屏蔽)我们可以通过注册当前CPU ID到CPU bitmap来实现。

激活第一个CPU

当前已经走到start_kernel函数中的boot_cpu_init函数,此函数主要为了通过掩码初始化每一个CPU。首先我们需要获取当前处理器的ID通过下面函数:

int cpu = smp_processor_id();

现在是0. 如果CONFIG_DEBUG_PREEMPT 宏配置了那么 smp_processor_id 的值就来自于 raw_smp_processor_id 函数,原型如下:

#define raw_smp_processor_id() (this_cpu_read(cpu_number))

this_cpu_read 函数与其它很多函数一样如(this_cpu_write, this_cpu_add 等等...) 被定义在include/linux/percpu-defs.h 此部分函数主要为对 this_cpu 进行操作. 这些操作提供不同的对每cpuper-cpu 变量相关访问方式. 譬如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函数 this_cpu_read:

__pcpu_size_call_return(this_cpu_read_, pcp)

还记得上面我们所写,每cpu变量cpu_number 的值是this_cpu_read通过raw_smp_processor_id来得到,现在让我们看看 __pcpu_size_call_return的执行:

#define __pcpu_size_call_return(stem, variable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\
({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\
        typeof(variable) pscr_ret__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\
        __verify_pcpu_ptr(&(variable))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\
        switch(sizeof(variable)) {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\
        case 1: pscr_ret__ = stem##1(variable); break;                  \
        case 2: pscr_ret__ = stem##2(variable); break;                  \
        case 4: pscr_ret__ = stem##4(variable); break;                  \
        case 8: pscr_ret__ = stem##8(variable); break;                  \
        default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\
                __bad_size_call_parameter(); break;                     \
        }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\
        pscr_ret__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\
})

是的,此函数虽然看起起奇怪但是它的实现是简单的,我们看到pscr_ret__ 变量的定义是int类型,为什么是int类型呢?好吧,变量common_cpu 它声明了每cpu(per-cpu)变量:

DECLARE_PER_CPU_READ_MOSTLY(int, cpu_number);

在下一个步骤中我们调用了__verify_pcpu_ptr通过使用一个有效的每cpu变量指针来取地址得到cpu_number。之后我们通过pscr_ret__ 函数设置变量的大小,common_cpu变量是int,所以它的大小是4字节。意思就是我们通过this_cpu_read_4(common_cpu)获取cpu变量其大小被pscr_ret__决定。在__pcpu_size_call_return的结束 我们调用了__pcpu_size_call_return:

#define this_cpu_read_4(pcp)       percpu_from_op("mov", pcp)

需要调用percpu_from_op 并且通过mov指令来传递每cpu变量,percpu_from_op的内联扩展如下:

asm("movl %%gs:%1,%0" : "=r" (pfo_ret__) : "m" (common_cpu))

让我们尝试理解此函数是如果工作的,gs段寄存器包含每个CPU区域的初始值,这里我们通过mov指令copy common_cpu到内存中去,此函数还有另外的形式:

this_cpu_read(common_cpu)

等价于:

movl %gs:$common_cpu, $pfo_ret__

由于我们没有设置每个CPU的区域,我们只有一个 - 为当前CPU的值zero 通过此函数 smp_processor_id返回.

返回的ID表示我们处于哪一个CPU上, boot_cpu_init 函数设置了CPU的在线, 激活, 当前的设置为:

set_cpu_online(cpu, true);
set_cpu_active(cpu, true);
set_cpu_present(cpu, true);
set_cpu_possible(cpu, true);

上述我们所有使用的这些CPU的配置我们称之为- CPU掩码cpumask. cpu_possible 则是设置支持CPU热插拔时候的CPU ID. cpu_present 表示当前热插拔的CPU. cpu_online表示当前所有在线的CPU以及通过 cpu_present 来决定被调度出去的CPU. CPU热插拔的操作需要打开内核配置宏CONFIG_HOTPLUG_CPU并且将 possible == present 以及active == online选项禁用。这些功能都非常相似,每个函数都需要检查第二个参数,如果设置为true,需要通过调用cpumask_set_cpu or cpumask_clear_cpu来改变状态。

譬如我们可以通过true或者第二个参数来这么调用:

cpumask_set_cpu(cpu, to_cpumask(cpu_possible_bits));

让我们继续尝试理解to_cpumask宏指令,此宏指令转化为一个位图通过struct cpumask *,CPU掩码提供了位图集代表了当前系统中所有的CPU's,每CPU都占用1bit,CPU掩码相关定义通过cpu_mask结构定义:

typedef struct cpumask { DECLARE_BITMAP(bits, NR_CPUS); } cpumask_t;

在来看下面一组函数定义了位图宏指令。

#define DECLARE_BITMAP(name, bits) unsigned long name[BITS_TO_LONGS(bits)]

正如我们看到的定义一样, DECLARE_BITMAP宏指令的原型是一个unsigned long的数组,现在让我们查看如何执行to_cpumask:

#define to_cpumask(bitmap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\
        ((struct cpumask *)(1 ? (bitmap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\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: (void *)sizeof(__check_is_bitmap(bitmap))))

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, 但是我是这么想的,我看到此函数其实就是一个条件判断语句当条件为真的时候,但是为什么执行__check_is_bitmap?让我们看看__check_is_bitmap的定义:

static inline int __check_is_bitmap(const unsigned long *bitmap)
{
        return 1;
}

原来此函数始终返回1,事实上我们需要这样的函数才达到我们的目的: 它在编译时给定一个bitmap,换句话将就是检查bitmap的类型是否是unsigned long *,因此我们仅仅通过to_cpumask宏指令将类型为unsigned long的数组转化为struct cpumask *。现在我们可以调用cpumask_set_cpu 函数,这个函数仅仅是一个 set_bit给CPU掩码的功能函数。所有的这些set_cpu_*函数的原理都是一样的。

如果你还不确定set_cpu_*这些函数的操作并且不能理解 cpumask的概念,不要担心。你可以通过读取这些章节cpumask or documentation.来继续了解和学习这些函数的原理。

现在我们已经激活第一个CPU,我们继续接着start_kernel函数往下走,下面的函数是page_address_init,但是此函数不执行任何操作,因为只有当所有内存不能直接映射的时候才会执行。

Linux 内核的第一条打印信息

下面调用了pr_notice函数。

#define pr_notice(fmt, ...) \
    printk(KERN_NOTICE pr_fmt(fmt), ##__VA_ARGS__)

pr_notice其实是printk的扩展,这里我们使用它打印了Linux 的banner。

pr_notice("%s", linux_banner);

打印的是内核的版本号以及编译环境信息:

Linux version 4.0.0-rc6+ (alex@localhost) (gcc version 4.9.1 (Ubuntu 4.9.1-16ubuntu6) ) #319 SMP

依赖于体系结构的初始化部分

下个步骤我们就要进入到指定的体系架构的初始函数,Linux 内核初始化体系架构相关调用setup_arch函数,这又是一个类型于start_kernel的庞大函数,这里我们仅仅简单描述,在下一个章节我们将继续深入。指定体系架构的内容,我们需要再一次阅读arch/目录,setup_arch函数定义在arch/x86/kernel/setup.c 文件中,此函数就一个参数-内核命令行。

此函数解析内核的段_text_data来自于_text符号和_bss_stop(你应该还记得此文件arch/x86/kernel/head_64.S)。我们使用memblock来解析内存块。

memblock_reserve(__pa_symbol(_text), (unsigned long)__bss_stop - (unsigned long)_text);

你可以阅读关于memblock的相关内容在Linux kernel memory management Part 1.,你应该还记得memblock_reserve函数的两个参数:

  • base physical address of a memory block;
  • size of a memory block.

我们可以通过__pa_symbol宏指令来获取符号表_text段中的物理地址

#define __pa_symbol(x) \
    __phys_addr_symbol(__phys_reloc_hide((unsigned long)(x)))

上述宏指令调用 __phys_reloc_hide 宏指令来填充参数,__phys_reloc_hide宏指令在x86_64上返回的参数是给定的。宏指令 __phys_addr_symbol的执行是简单的,只是减去从_text符号表中读到的内核的符号映射地址并且加上物理地址的基地址。

#define __phys_addr_symbol(x) \
 ((unsigned long)(x) - __START_KERNEL_map + phys_base)

memblock_reserve函数对内存页进行分配。

保留可用内存初始化initrd

之后我们保留替换内核的text和data段用来初始化initrd,我们暂时不去了解initrd的详细信息,你仅仅只需要知道根文件系统就是通过这方式来进行初始化这就是early_reserve_initrd 函数的工作,此函数获取RAM DISK的基地址以及大小以及大小加偏移。

u64 ramdisk_image = get_ramdisk_image();
u64 ramdisk_size  = get_ramdisk_size();
u64 ramdisk_end   = PAGE_ALIGN(ramdisk_image + ramdisk_size);

如果你阅读过这些章节Linux Kernel Booting Process,你就知道所有的这些啊参数都来自于boot_params,时刻谨记boot_params在boot期间已经被赋值,内核启动头包含了一下几个字段用来描述RAM DISK:

Field name:    ramdisk_image
Type:        write (obligatory)
Offset/size:    0x218/4
Protocol:    2.00+

  The 32-bit linear address of the initial ramdisk or ramfs.  Leave at
  zero if there is no initial ramdisk/ramfs.

我们可以得到关于 boot_params的一些信息. 具体查看get_ramdisk_image:

static u64 __init get_ramdisk_image(void)
{
        u64 ramdisk_image = boot_params.hdr.ramdisk_image;

        ramdisk_image |= (u64)boot_params.ext_ramdisk_image << 32;

        return ramdisk_image;
}

关于32位的ramdisk的地址,我们可以阅读此部分内容来获取Documentation/x86/zero-page.txt:

0C0/004    ALL    ext_ramdisk_image ramdisk_image high 32bits

32位变化后,我们获取64位的ramdisk原理一样,为此我们可以检查bootloader 提供的ramdisk信息:

if (!boot_params.hdr.type_of_loader ||
    !ramdisk_image || !ramdisk_size)
    return;

并保留内存块将ramdisk传输到最终的内存地址,然后进行初始化:

memblock_reserve(ramdisk_image, ramdisk_end - ramdisk_image);

结束语

以上就是第四部分关于内核初始化的部分内容,我们从start_kernel函数开始一直到指定体系架构初始化setup_arch的过程中停止,那么在下一个章节我们将继续研究体系架构相关的初始化内容。

如果你有任何的问题或者建议,你可以留言,也可以直接发消息给我twitter

很抱歉,英语并不是我的母语,非常抱歉给您阅读带来不便,如果你发现文中描述有任何问题,请提交一个 PR 到 linux-insides.

链接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